走进古籍丨古籍整理(二)

发布时间:2022-10-31 | 发布人:张学家 | 点击量:12

学中医重在传承经典,我校馆藏珍贵古籍3万余册。为便于师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使用古籍,我们本学期开辟了系列古籍知识推文。以往推文介绍了古籍整理的方法与工序,本期开始,共同了解下古籍整理工作中经常谈及和使用的相关学术语,小编将以系列推文向大家予以详细介绍。让我们共同学习古籍知识,走进古籍世界,传承经典之作。

学术语1:文献学

按照国际标准,“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按载体说,包括纸草文献、泥板文献、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石刻文献、简牍文献、纸质文献、音像文献、机读文献等。但就古文献学研究的领域来说,“文献”通常理解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目前把研究古文献的存在形式,研究古文献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对古文献如何进行鉴别、分类、编目、检索乃至整理的学科,总称为“文献学”。也有人将其等同于“古籍整理学”,然而“文献学”的研究范畴要比“古籍整理学”更为广阔。 


学术语2:古籍整理学

以古籍为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研究基础,以恢复古籍原貌并使之便于今人阅读为研究目的,理论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专门学科,即古籍整理学。古籍整理学主要研究整理古籍的各种具体方式,如影印、标点、校勘、注释、今译、辑佚、索引、资料汇编等,同时也研究整理古籍过程中各种问题,如怎样选择底本和参校本,怎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怎样合理运用校勘方法,乃至怎样编写前言和附录等。


学术语3:影印

影印是古籍整理的一种常用形式。影印本专指采用照相或电脑扫描复制的方法出版的古籍。影印古籍根据其动机有别而有不同的形制,如果主要为了保存古籍原本旧貌,则行款、版式连同装订样式,一切悉仍其旧;如果主要为了扩大流通,则从降低印制成本计,也可改变原来的版式,重新割裱缩印。影印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好的底本,其次还要撰写具有一定学术质量的影印说明,编制必要的目录和索引,并附录相关纠谬著述或研究资料。


学术语4:点校

点校是当代通常采用的古籍整理形式,也是古籍整理诸种形式中最基本、最切合实用的一种整理形式。“点”即标点,“校”即校勘。经过标点和校勘的新版古籍整理图书,称为“点校本”。古籍整理所使用的标点符号,依据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古籍整理的校勘方法,大扺遵循陈垣《校勘学释例》总结的“校勘四法”。中华书局曾根据点校“二十四史”的经验,细化过点校原则,撰有《古籍校点释例》。


学术语5:断句

断句又称句读、圈断、圈点,是古籍标点的一种简单形式,一般止在句尾处施以句号(。)或黑点(.),在句中短暂停留处施以读号(、) ,古代读号类似于今天新式标点的顿号。断句多应用于影印古籍。断句作为简要的古籍标点形式,间亦用于新整理的排印本,因其确定的读者对象主要面向学术界,故其整理形式从简,只作断句,不加新式标点。

内容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推文。



推荐完整阅读:许逸民:《古籍整理释例》,中华书局,2011年,ISBN:978710108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