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日光性皮炎
苋草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标本研究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苋草合剂外用治疗日光性皮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疗效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筛选。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苋草合剂(由马齿苋和败酱草组成)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再借助GeneCards等数据库筛查与日光性皮炎相关的靶点。(2)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验证。确定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构建并分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苋草合剂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3)动物在体实验验证。建立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辐射诱导的小鼠日光性皮炎模型,UVB辐照强度为0.45 mW/cm^(2),辐照剂量为810 mJ/cm^(2),照射时间30 min,照射1次。建模后采用苋草合剂治疗,治疗3 d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筛选结果:苋草合剂具有14个活性成分及211个潜在靶点,同时鉴定出331个与日光性皮炎相关的靶点,其中49个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2)关键成分与靶蛋白的结合效果验证结果:PPI网络分析揭示出12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苋草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苋草合剂的活性成分对IL-17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趋化因子CCL2、趋化因子CXC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较强的结合力。(3)动物在体实验验证结果苋草合剂能有效缓解小鼠皮肤损伤,并通过抑制IL-17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显著降低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苋草合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能有效缓解小鼠皮肤损伤,并通过抑制IL-17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显著降低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