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茵陈蒿汤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茵陈蒿汤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茵陈蒿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获取物基因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PharmGKB平台检索和筛选AFL相关疾病基因靶点,使用R语言筛选出共同靶点并可视化绘图;与中药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茵陈蒿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再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通过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对上述获取的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茵陈蒿汤活性成分42个,潜在作用靶点126个;获取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靶点基因656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99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核心成分;度值较高的靶点蛋白包括TP53、IL-6、MYC、ESR1、CASP3、HIF1A、PPARG、EGFR、CCND1、FOS等;GO富集功能分析显示涉及生物过程1317条,分子功能131条,细胞组分17条,关键靶标主要在膜筏、膜微域、肌质网、肌浆等位置,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型转录因子结合、转录核心调节因子结合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结果显示共有112条信号通路,包括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化学致癌-活性氧、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有效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豆甾醇)与前6个相关核心蛋白TP53、IL-6、MYC、ESR1、CASP3、PPARG结合稳定。结论:茵陈蒿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核心成分,可能作用于TP53、IL-6、MYC、ESR1、PPARG等关键靶点,通过参与MAPK、TNF、催乳素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