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舒肝宁
口服制剂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小鼠
摘要:
目的探讨舒肝宁口服制剂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筛选舒肝宁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及胆汁淤积性肝病靶点,两者取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关系,筛选出关键靶点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取雄性昆明种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舒肝宁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按各自剂量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0 d;于给药第8天时,除对照组外的各组小鼠建立1-萘异硫氰酸酯(1-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黄疸淤积型肝损伤模型;给药结束后24 h,检测血清中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含量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移酶(AST)活力;取肝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结果筛选获得舒肝宁中药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24个,胆汁淤积性肝病靶点1295个,两者交集靶点90个;交集靶点PPI网络中,AKT1度值最大;PI3K/AKT信号通路是其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DBIL、TBIL、TBA含量以及PKA、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肝宁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组小鼠血清中DBIL、TBIL和TBA含量及PKA、ALT和AST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P<0.01)、MDA含量降低(P<0.05,P<0.01);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的汇管周围出现肝细胞肿胀、脂肪样变及局灶性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舒肝宁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PI3K、AK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肝宁高、中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组小鼠肝组织中PI3K、AKT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舒肝宁口服制剂可明显改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舒肝宁口服制剂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