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黄灵仙胶囊
网络药理学
胆石症
靶点
信号通路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提取大黄灵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结合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胆石症相关靶点,借助R语言筛选大黄灵仙胶囊与胆石症的交集靶点,借助Perl语言映射出交集靶点对应的有效活性成分,构建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利用Cytoscape软件对数据库绘制可视化图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160个大黄灵仙胶囊有效活性成分,116个对应作用靶点,其中与胆石症的共同靶点28个。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治疗的主要核心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主要通过细胞增殖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调控等生物作用在细胞核浆、内吞体膜、胞外间隙等细胞位置,发挥类固醇结合、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调控癌变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胆石症的效用。结论: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多活性成分、多基因靶点、多治疗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筛选出大黄灵仙胶囊作用于胆石症的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索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