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山芋丸
痹症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初步探究山芋丸对佐剂大鼠踝关节痹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从中医“痹症”与“扶正祛邪”的角度探讨其理论基础。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对山药、白术、人参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靶点预测。在GeneCards、OMIM、DrugBank中进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靶点的检索及筛选。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网络图。将交集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分析获得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使用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用Pymol进行结果可视化。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呤灌胃给药)和山芋丸低(4.61 g·kg^(-1))、中(9.22 g·kg^(-1))、高(18.43 g·kg^(-1))剂量组。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计算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取大鼠的踝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使用TUNEL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的含量,取大鼠脾脏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qRT-PCR验证滑膜组织中MAPK3、Caspase 3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踝关节组织中MAPK3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54个有效成分,对应于山芋丸的325个靶标。此外,845个基因与RA密切相关,其中有86个与山芋丸的靶点重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山芋丸通过调节多种途径发挥其在RA中的治疗作用。给药组肿胀度相较于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山芋丸能抑制滑膜肿胀程度。TUNEL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山芋丸给药后能够抑制滑膜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的IL-6、TNF-α、MDA水平以及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大鼠踝关节组织中的MAPK3、Caspase 3 mRNA表达和MAPK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山芋丸能减轻佐剂模型大鼠的踝关节破坏,降低关节炎症,可能通过“扶正祛邪”进而治疗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