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广藿香
肝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蛋白激酶B
肿瘤蛋白P53
白细胞介素-6
芫花素
尼泊尔鸢尾异黄酮
菲酮
广藿香酮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广藿香抗肝癌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广藿香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名称进行规范,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收集肝癌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网站将广藿香作用靶点与肝癌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用于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并将活性成分与排名前5位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10个广藿香主要活性成分及165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23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肿瘤蛋白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3)。GO分析表明广藿香对肝癌的治疗作用主要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的正调控和DNA模板化等283条生物过程,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57个分子功能,核和胞质溶胶等26个细胞组分;KEGG富集分析得到95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乙型肝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HTLV-I)感染、肿瘤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广藿香有效成分能够与核心靶点有效结合。结论 广藿香可通过作用于Akt1、TP53、IL-6、JUN、CASP3等靶点,调控乙型肝炎、HTLV-I感染、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肝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