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甘草
美白抗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与皮肤炎症及黑色素相关靶点结合较好的活性成分,研究其美白抗炎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分别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和皮肤炎症及黑色素相关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获得的成分与靶点关系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终收集甘草黄酮类成分87个,皮肤炎症及黑色素相关靶点253个,分子对接确定了150个核心靶点;在网络图中,度值较高的化合物为夏姆比奥纳(xambioona)、(E)-1-[2,4-二羟基-3-(3-甲基丁-2-烯基)苯基]-3-[4-羟基-3-(-3-甲基丁-2-基)苯基]丙-2-烯-1-酮(kanzonol C)和(2S)-2-[4-羟基-3-(3-甲基丁-2-烯基)苯基]-8,8-二甲基-2,3-二氢吡喃并[2,3-f]色烯-4-酮(shinflavanone)等,度值较高的靶点为CHUK、AKT1、PLCG2等;通路分析显示其富集在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MAPK信号通路等。因此,甘草黄酮类成分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美白抗炎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甘草黄酮类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