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四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四君子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运用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获得与CAG相关的靶点;以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等软件获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采用注释、可视化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与CB-Dock2进行分子对接。构建CAG大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构建CAG大鼠模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CAG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法联合饥饱失常法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对照(西药)组、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各9只。共得到四君子汤药物有效活性成分113个,有效成分靶点164个,筛选出四君子汤治疗CAG的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95个;关键核心成分10个;潜在核心靶点10个;GO功能富集共获得生物进程(BP)595条、细胞成分(CC)55条、分子功能(MF)92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5条通路,主要涉及炎症应答[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氧化应激[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AKT1对5种核心成分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热休克蛋白(HSP)90-alpha(HSP90AA1)对槲皮素和甘草宁G结合能力最强,转录信号转导和激活因子(STAT)3对槲皮素结合能力最强。与CAG相关文献比较,HSP90AA1核心靶点为研究新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胃黏膜可见不同程度萎缩,血清胃泌素(G)-17含量降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升高,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IL-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以上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胃黏膜组织损伤较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有较大变化。结论推测四君子汤主要通过人参、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甘草宁G等),作用于CAG[细胞肿瘤抗原(TP)53、AKT1、HSP90AA1、STAT3、TNF等]核心靶点,调控TNF、AKT、STAT3等关键信号通路,抑制CAG的发展,达到逆转炎-癌路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