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鼓槌石斛素
宫颈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迁移
侵袭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鼓槌石斛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er和Swiss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得鼓槌石斛素的预测靶点;在GeneCards、TTD、OMIM、Disgenet、Drugbank疾病数据库筛选宫颈癌的潜在靶点;使用R软件Venn包获取鼓槌石斛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得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和Pymol软件进行鼓槌石斛素和核心靶点之间的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体外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用0、50、100μmol·L^(−1)鼓槌石斛素处理细胞,采用MTT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鼓槌石斛素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鼓槌石斛素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PI3K、PI3K、p-Akt、Akt、mTOR关键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共得到79个鼓槌石斛素调控宫颈癌的潜在交集靶点,按照网络拓扑分析中的度(degree)值筛选出HSP90AA1、ESR1、PIK3CA、mTOR、MAPK1、ABL1、PARP1等多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筛选出PI3K/Akt、Focal adhesion、细胞衰老、催乳素等3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中靶蛋白HSP90AA1、ESR1、PIK3CA、mTOR、MAPK1与鼓槌石斛素结合能绝对值较高,说明可能是鼓槌石斛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位点。细胞实验验证表明,鼓槌石斛素处理SiHa细胞后,SiHa细胞增殖明显减少(P<0.01),且与鼓槌石斛素的浓度呈现负相关,同时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鼓槌石斛素处理SiHa细胞后,细胞中p-PI3K、Akt、p-Akt表达及p-PI3K/PI3K和p-Akt/Akt下调(P<0.05)。结论鼓槌石斛素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宫颈癌的作用,鼓槌石斛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来影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