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银翘散
抽动障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
神经递质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银翘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潜在药理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TargetNet服务器对银翘散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和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获取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相关靶点。通过Venny图网站(http://***/webtools/Venn/)取银翘散活性成分靶点与TD相关靶点交集,获取银翘散治疗TD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对有效成分及治疗靶点进行可视化,构建“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借助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中CytoHubba计算网络中节点的拓扑参数,筛选出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Dock Vina(Vina)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银翘散主要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银翘散的有效成分173个,预测靶点407个;TD相关靶点307个,银翘散治疗TD的治疗靶点共41个,其中ALB、IL-6、AKT1、APP、NR3C1等靶点在银翘散治疗TD的生物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主要涉及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炎症、免疫等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银翘散活性成分与ALB、IL6、AKT1等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结合能力。结论:银翘散治疗TD的途径可能是多种活性成分和靶点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免疫、炎症、神经递质等多条通路干预神经信号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