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隐丹参酮
静脉血栓栓塞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网络数据库中分别获得疾病和药物的靶点,并得到所收集靶点的交集,使用R语言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探索其生物学功能,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索主要信号途径。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疾病与药物交叉靶点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应用Cytoscape的插件获得隐丹参酮抗VTE的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药物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疾病-GO-KEGG-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图。结果经过筛选共获得261个隐丹参酮靶点和1961个无重复的VTE相关基因,87个隐丹参酮治疗VTE疾病的交集靶基因。GO富集分析产生2012个GO项目,1867个为生物过程(BP),18个为细胞成分(CC),127个为分子功能(MF),KEGG信号通路分析示132条KEGG途径被显著富集,表明这些靶基因与多种重要的疾病有关,主要包括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和糖尿病并发症等。经CytoNca筛选得到7个核心靶点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PTPN1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分子对接表明隐丹参酮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并结合到其核心基因的活性位点。结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揭示了隐丹参酮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其防治VTE主要作用于靶点SRC、MAPK1、STAT3、PTPN11、PIK3R1、EGFR和JAK2,参与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和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种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