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痔病
痔宁浓煎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法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痔宁浓煎剂治疗痔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痔宁浓煎剂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校正蛋白名称。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痔病相关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得到共有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B-Dock平台对药物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全方共得到184个药物有效成分、544个药物靶点,获取疾病靶点663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有80个,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特征分析得到细胞肿瘤抗原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MYC原癌基因(MYC Proto-Oncogene,MYC)、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10个核心靶点。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痔宁浓煎剂治疗痔病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性疱疹病毒感染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与痔病的IL-6、TNF、TP53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痔宁浓煎剂的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调节TP53、MYC、TNF、IL-6等靶点作用于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治疗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