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酸菌
脂多糖
抗炎作用
网络药理学
斑马鱼
摘要:
过度炎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验证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的抗炎功效并探讨其抗炎机理,以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斑马鱼为模型,使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发生,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探究10、20、40 mg·mL-1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的抗细菌性炎症功效。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植物乳植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和炎症靶点。靶点取交集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0构建菌株代谢产物“成分-靶点-炎症”网络;利用DAVID平台工具对共有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斑马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CS03-001均能降低斑马鱼卵黄囊中性粒细胞数量,其中高剂量(40 mg·mL-1)的效果与模型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植物乳植杆菌代谢产物缓解炎症的过程中,作用较强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异吡啶硫胺素、吲哚乙醛和麦角硫因等,可能作用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环氧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等核心靶点,富集结果显示影响最显著的生物学过程是对LPS的反应,涉及的细胞组分为细胞膜,影响最显著的通路为癌症通路。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具有显著的抗细菌性炎症功效,其具体机制可能是代谢成分异吡啶硫胺素、吲哚乙醛和麦角硫因等通过抑制细菌LPS与机体细胞膜的结合,以及通过调控GAPDH、Ptgs2、PPARγ等关键靶点影响癌症相关通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