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皮肤损伤
创面消毒凝胶
愈合作用
大鼠
炎症因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观察创面消毒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后愈合的促进作用,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建立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在伤口涂抹创面消毒凝胶(1.0 mg/mm^(2)),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等体积的赋形剂,共涂抹28 d。于给药后第4,7,14,28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取造模处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病理变化。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寻找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给药后第4天给药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第4,7,14,28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第7,14,28天给药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真皮层和表皮层完整,少有炎症细胞。模型组大鼠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内有大量炎症细胞,给药后第7,14,28天给药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开始形成完整的表皮基底层;给药后第4,7,14,28天给药组炎症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创面消毒凝胶促进皮肤愈合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芹菜素、熊果酸,关键作用靶点为环加氧酶2(PTGS2)、类固醇受体激活蛋白2(NCOA2)、环加氧酶1(PTGS1)。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熊果酸与PTGS1、PTGS2、NCOA2的结合能均较低,结合稳定。结论创伤消毒凝胶对破损皮肤愈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潜在机制与熊果酸等成分调控PTGS1、PTGS2、NCOA2等炎症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