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赤芍
胆汁淤积性肝炎
分子机制
MAPK信号通路
摘要:
为探讨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PRR)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Cholestatic Hepatitis,CH)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TCMSP数据库获取PRR的化学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PRR潜在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PRR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TTD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H的相关靶点,利用在线平台Venny 2.1.0获得PRR化学成分和CH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0进行PPI网络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采用ANIT建立大鼠胆汁淤积模型,给予赤芍提取物(PRRE)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考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得到PRR的潜在活性成分28个,PRR潜在活性成分治疗CH的潜在靶点34个,并根据degree值筛选出TNF-α、EGFR、VEGFA等6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PRR通过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H作用,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PR给药组TNF-α、EGFR、VEGF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R可能通过芍药新苷、芍药苷干预TNF-α、EGFR、VEGFA等靶点进而调节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H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