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黄连
川芎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活血解毒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活血解毒中药药对黄连-川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用机制的差异性,为活血解毒中药在冠心病不同阶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得CAS和AMI的差异基因,并进行GEO差异分析。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集黄连、川芎中主要活性成分和筛选预测靶点。根据药物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再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chrodinger软件将中药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与CAS和AMI的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连-川芎治疗CAS和AMI的活性成分基本相同。PPI网络拓扑分析显示,治疗CAS有17种靶蛋白,治疗AMI有37种靶蛋白,两者共有16个相同的靶蛋白,而AMI多出了21个特有靶蛋白等,表明在AMI时,黄连-川芎能在调控CAS相关靶点基础上进一步作用于新的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黄连-川芎通过不同的生物过程干预CAS和AMI。KEGG富集分析发现CAS相关通路为22条,而AMI相关通路为90条,两者共有通路17条,但在CAS和AMI中的富集程度存在差异;而AMI特有的通路有73条,主要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涉及多个炎症相关通路;表明中药黄连和川芎能够在调控CAS相关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控AMI时的特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化合物和靶点能很好地结合,支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论:本研究阐释了黄连-川芎基于多化合物、多靶点、多途径治疗CAS和AMI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两者的差异性,发现黄连-川芎可以在调控CAS和AMI共有靶点和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作用于AMI发生时出现的特有蛋白和通路,揭示了在冠心病不同阶段活血解毒中药黄连-川芎作用的不同机制,从药理学层面完善了冠心病的“瘀毒”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