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消斑祛脂方
肥胖症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摘要:
目的:探讨消斑祛脂方改善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消斑祛脂方活性成分,在TCMSP数据库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规范;以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肥胖症主要靶点;从Venny 2.1.0获取消斑祛脂方与肥胖症的交集靶点后导入String 11.0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并以CytoScape3.9.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Metascape平台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Auto Dock Tools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40、80μg·mL^(–1))消斑祛脂方对3T3-L1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胰岛素底物受体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从消斑祛脂方中筛选得到235种活性成分,对应280个靶点,与肥胖症交集靶点117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B(IL-1B)、肿瘤蛋白P53(TP53),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消斑祛脂方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治疗肥胖的作用,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与AKT1之间对接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1),表现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10μg·mL^(–1)与20μg·mL^(–1)消斑祛脂方可显著提高3T3-L1脂肪细胞IRS-1及GLUT-4 mRNA表达水平(P<0.01);且显著促进PI3K和AKT的磷酸化(P<0.01)。结论:消斑祛脂方可能通过提高3T3-L1脂肪细胞中GLUT-4和IRS-1 mRNA表达水平,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改善肥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