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生药学 教学探讨
摘要: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理论易于理解,但涉及药用植物学、动物学、药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中药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繁杂,易于混淆,难于记忆。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求知欲,也容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药学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改
摘要: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口j。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现代化学、药物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介入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取得飞速的发展。
关键词: 酸藤子 性状 显微特征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摘要: 目的鉴别酸藤子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对药材进行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结果酸藤子根木栓层内壁增厚,似石细胞样,内皮层细胞较小,内含棕色物,射线中可见类圆形的油细胞;茎、叶横切面均有离生式分泌腔;叶表面可见腺鳞。粉末中可见棕色块、油细胞、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腺鳞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鉴别为阳性反应,薄层可检出芦丁斑点。结论所用方法可为酸藤子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韭菜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法
摘要: 目的:建立韭菜子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韭菜子进行鉴别研究,并建立其鉴别特征。结果:本试验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韭菜子的横切面结构与粉末特征,并建立了其薄层鉴别色谱。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直观,可为韭菜子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 职业道德 案例教学
摘要: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分散。本文提出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灵活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药学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素质。这将对药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和执业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生药学 教学方法 效果
摘要: 目的提高生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采用实物教学、探究式教学、增加野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结果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生药学的教学效果。结论在生药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肾茶 生药学 鉴别
摘要: 目的:对肾茶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肾茶质量标准提供起草依据。方法:从原植物形态、显微特征等方面对肾茶进行研究。结果:肾茶具有唇形科植物基本形态特征及基本组织结构,但茎被倒向短柔毛,雄蕊形状酷似猫须,幼茎淡紫色,轮伞花序具6朵花,外形特征明显;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髓部薄壁细胞具壁孔。结论:该研究为肾茶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药学 教育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摘要: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控制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中药学、中医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汇集点,也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生药学教学内容枯燥、易学难记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因此,应在生药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 七叶树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 七叶树属植物的果实多可药用,除《中国药典》收录的娑罗子外,其他品种的果实也多在产地作为药用。本文综述七叶树属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生药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类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河柳 性状特征 显微特征 指纹图谱 药理研究
摘要: 对近十年来西河柳的资源状况、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