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罗汉松 生药学
摘要: 目的对罗汉松科植物罗汉松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用传统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别;对其叶子进行切片并观察;粉末显微特征观察;用薄层色谱进行理化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罗汉松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以及分析了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可为罗汉松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与应用
摘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生药的真伪鉴定以及生药的品质评价等内容为一体的学科,其内容丰富,牵涉面广,建立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与质量评价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践平台是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及其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药用植物园及实习基地、模拟药房、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及其一体化的实践平台的构建,是提升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质量、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饿蚂蝗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
摘要: 目的生药学鉴别饿蚂蝗。方法对饿蚂蝗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根的木质部木纤维众多;茎皮层、韧皮部及髓部可见方晶;叶主脉维管束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全草的粉末可见方晶、纤维,偶见分枝纤维,淀粉粒极多。在200~800 nm处扫描,发现6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饿蚂蝗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蒲葵子 植物形态 显微鉴别 性状鉴别
摘要: 目的:对蒲葵子进行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定、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法进行研究。结果:蒲葵子粉末的石细胞、棕色块、油细胞均可作为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蒲葵的生药学鉴定提供生药学资料。
关键词: 胆木(山熊胆,熊胆树,乌檀) 混淆品鉴别 苦木 木材 性状比较 显微特征
摘要: 目的:探讨胆木与其混淆品——苦木木材的鉴别特征,完善药材胆木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方法:在对照研究相关文献与标本的基础上,对胆木与其混淆品进行外观性状和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显微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胆木与其混淆品在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胆木与其混淆品——苦木木材可通过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进行鉴别。
关键词: 水蛭 生药学 质量评价 成分
摘要: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蛭的原动物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化学成分等研究,并对水蛭药材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展望。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在水蛭的来源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分类和命名方面。对于水蛭的药材质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均集中在性状鉴别和指纹图谱等定性鉴别和对水蛭中的大分子物质的研究,对水蛭的定量理化鉴定和小分子物质研究较少。
关键词: 五脉绿绒蒿 生药鉴定 显微鉴定
摘要: 目的对甘肃榆中产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进行植物来源、形态、药材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显微鉴定法对其不同药用部位做出粉末鉴定,利用显微成像技术系统拍摄和描绘了粉末特征图,并与同产地同属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进行了性状比较。结果五脉绿绒蒿生药鉴定的粉末特征中具有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论五脉绿绒蒿粉末特征中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可作为其生药鉴定的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改革 生药学 教学方法 认知能力
摘要: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利用植物学、动物学、本草学、化学及中医理论等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作为药学教育的基础,生药学具有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生药学枯燥死板、易学难记是学生普遍的反映,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也让教师深感枯燥无味^([1])。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为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生药学。
关键词: 生药学 高等职业教育 教材
ISBN: (纸本)9787534956706
摘要: 本教材为适应高职高专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可供药学中药学专业师生使用……
关键词: 紫花地丁 生药学 乙醇提取物 抗菌活性
摘要: 目的:通过抑菌试验,了解中药紫花地丁的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紫花地丁水提取物无抑菌活性,乙醇提取物对除绿脓杆菌之外的其他五种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