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短毛独活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摘要: 目的:研究蒙药短毛独活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在植物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徒手制片法和水合氯醛透化法对短毛独活的根横切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短毛独活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研究结果为该药的鉴别、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生药学 军事救生 实践教学
摘要: 军事救生植物是指具有军事救生意义的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和有毒植物[1]。学习军事救生植物对药学专业士官向基层部队官兵普及军事救生植物和中草药的识别和使用方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根据我院新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标准,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药学专业军事救生植物和中草药实践教学需要。
关键词: 黄牡丹 生药研究 质量标准
摘要: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黄牡丹Paeonia luteaFranch.根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的方法对黄牡丹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黄牡丹根即赤芍根的生药学特征明显。结论: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
关键词: 玫瑰石斛 生药学鉴定 显微鉴定
摘要: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对玫瑰石斛进行系统生药学鉴定,结果发现玫瑰石斛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特征,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药材定性鉴别的依据,同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土茯苓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TLC鉴别
摘要: 方法:通过系统研究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药材性状及显微粉末鉴别特征,并结合TLC法鉴别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结果: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在药材性状、粉末显微及薄层色谱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本研究方法重现性较好、专属性较强、简单易行,可为断面红色或白色土茯苓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药学 多方位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摘要: 为提高生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创建生药学课程多方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以课堂主导教学为主,结合课外及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生药学课程多方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三裂蛇葡萄 玉葡萄根 生药学研究
摘要: 目的:对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三裂蛇葡萄根进行部分生药学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生药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薄层色谱的方法作生药学初步研究。结果:其主要显微特征为根横切面皮层窄,有的细胞内含有草酸钙针晶束。韧皮部被射线分隔成束,由里向外逐渐变小。木质部导管大型,有纤维伴随,射线由里向外逐渐增多。叶横切面主脉维管束3~4个排列成不连续环,外韧型,束间有薄壁细胞,每一束外均有纤维群。黏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特征草酸钙针晶较多,淀粉粒单粒呈肾形、新月形、卵圆形或长卵形,有的可见层纹。木纤维散在或成柬,有明显的斜孔纹。薄层色谱中,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色谱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研究为玉葡萄的开发利用提供生药鉴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药学》第5版 教材 教学方法
摘要: 《生药学》第5版在前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一是对生药拉丁名的写法做了调整;二是对一些相同植物中文名和生药名适当进行了更名处理。为促进生药学课堂教学,通过对教材内容优化,重视总论教学,对各论内容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核心,同时引入本草著作中的药材渊源历史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密花石斛 生药学鉴定
摘要: [目的]对密花石斛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密花石斛进行生药学鉴定。[结果]密花石斛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药材定性鉴别的方法。
关键词: 生药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摘要: 生药学课程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教学内容着重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围绕生药的质量和资源进行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生药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订、质量检验的能力,使学生能胜任生药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评价工作。为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