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疏肝清化方
网络药理学
体外实验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寻找健脾疏肝清化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初步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健脾疏肝清化方中中药的主要成分和靶点,同时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NAFLD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健脾疏肝清化方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并通过Cytoscape绘制网络图;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交互作用网络网,利用Cytoscape寻找核心基因;同时运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靶点蛋白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运用棕榈酸、油酸构建AML12脂肪变性细胞模型,通过细胞油红O染色、细胞内甘油三脂(TG)测定以及核心靶点的mRNA相对水平验证健脾疏肝清化方治疗NAFLD的疗效及机制。结果:①11种中药通过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筛选后,有效活性成分共210种,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亭、β-谷甾醇及柚皮素为主要活性成分;②健脾疏肝清化方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有119个,其中TNF、AKT1、IL-6、IL-1β、PPARG、TP53为核心靶点;③GO分析显示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GO:2000377)、对脂多糖的反应(GO:0032496)、活性氧代谢过程(GO:0072593)、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GO:0002237)、对药物的反应(GO:0042493)起关键作用;KEGG富集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AFLD、Toll样受体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通路可能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④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和IL-1β的结合较好。⑤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健脾疏肝清化方可以降低肝细胞油红O红染(脂滴)面积以及细胞内TG水平,同时RT-qPCR表明健脾疏肝清化方能够调控核心靶点的表达。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健脾疏肝清化方治疗NAFLD可能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作用于TNF、AKT1、IL-6、IL-1β、PPARG、TP53等靶点,通过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发挥作用,是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交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