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阳和汤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大鼠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阳和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潜在靶点及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阳和汤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GLM靶点,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龙组(0.005 g/kg)及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构建GLM模型,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14 d。记录大鼠体质量及乳腺肿块大小,采集乳腺超声声像图并进行炎症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IL-1β、IL-6、TNF-α、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p65)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阳和汤有效成分140种、靶点363个,与GLM交集靶点32个,主要涉及NF-κB、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房明显红肿,肿块大且乳腺炎症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超声可探及范围较大的片状低回声区,乳腺小叶内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并形成微小脓肿,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1),乳腺组织IL-1β、IL-6、TNF-α、TLR4、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乳房红肿均改善,肿块缩小,以泼尼松龙组及阳和汤高剂量组肿块缩小明显(P<0.05),泼尼松龙组及阳和汤各剂量组炎症指数评分不同程度下降(P<0.01),超声可见低回声区范围较小,乳腺小叶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肉芽肿及脓肿减少,泼尼松龙组及阳和汤各剂量组血清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泼尼松龙组及阳和汤中、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阳和汤高剂量组乳腺组织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泼尼松龙组及阳和汤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阳和汤可减轻GLM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