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牙周炎
组方规律
补虚
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
作用机制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diabetic periodontitis,DP)的组方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P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DP处方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对纳入中药进行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ERB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预测疾病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得到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建立“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关键成分;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Vina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中医药治疗DP文献36篇,提取方剂50首,涉及药物100味;最常见的药物有泽泻、熟地黄、黄芪等,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味为主,归经以肾、肝经居多,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6大类;筛选出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为核心药物组合,涉及18个活性成分、164个作用靶点,与DP有104个交集靶点;槲皮素、豆甾醇、山奈酚、β-谷甾醇、四氢鸭脚木碱、谷甾醇等为核心成分,AKT1、IL-6、TNF、IL-1B、PTGS2、JUN、TP53、ESR1、MMP9等为关键靶点;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3724项、细胞组成228项、分子功能404项;KEGG分析显示主要涉及23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具有良好亲和力。结论DP的中医治法主要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核心药物组合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P,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