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甲状腺肿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消瘰丸加党参
摘要: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消瘰丸加党参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消瘰丸加党参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甲状腺肿(Goiter,GR)疾病的相关靶点;将上述靶点导入Venny 2.1.0中对消瘰丸加党参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GR的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消瘰丸加党参治疗GR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构建消瘰丸加党参治疗GR的“消瘰丸加党参-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分析其关键活性成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R包对其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PyMol软件展示最佳活性成分与所有靶点之间的结合构像。(2)通过动物实验验证预测结果。购买34只6~8周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灌服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溶液诱导G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消瘰丸组、党参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坚持每日进行普通喂养并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完成造模后同样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阳性药组给予优甲乐溶液灌服,消瘰丸组给予消瘰丸溶液灌服,消瘰丸加党参组给予消瘰丸加党参灌服。干预6周后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后处死,观察大鼠病理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1)筛选出消瘰丸加党参相关有效成分42个,消瘰丸加党参-GR交集靶点96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涉及消瘰丸加党参可能通过Akt/PI3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发挥作用。(2)动物实验数据表明,阳性药组、消瘰丸组、党参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肿胀减少,周围增生减少,间质充血较少,内部乳头状结构减少,其中以党参组甲状腺滤泡、甲状腺上皮细胞恢复最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SH水平、PI3K、Akt、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党参组TSH水平、PI3K、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激素水平升高。结论消瘰丸联合党参可通过作用Bcl-2等靶点、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GR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