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七味参地颗粒
慢性肾小球肾炎
网络药理学
铁死亡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在体实验从铁死亡途径探究七味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筛选CGN相关疾病靶点,TCMSP、HERB、BATMAN-TCM数据库筛选七味参地颗粒有效成分和靶标,FerrDb数据库筛选铁死亡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GN小鼠肾脏组织中PPARA、MAPK14、HRAS和PTGS2的表达。结果筛选出1896个CGN疾病靶点,564个铁死亡靶点,33种七味参地颗粒药物活性成分,对应405个靶标,三者交集靶点共17个。采用MCODE,Degree,MCC,DMNC,MNC,EPC,EcCentricity,Closeness,Radiality,BottleNeck 10种算法筛选出PPARA、MAPK14、HRAS及PTGS2这4个核心靶蛋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七味参地颗粒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七味参地颗粒可逆转4个核心靶蛋白的表达。结论七味参地颗粒可能通过调控PPARA、MAPK14、HRAS及PTGS2从铁死亡途径发挥治疗CGN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