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脂质异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白莲降浊方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动物实验,探究白连降浊方(BLJZF)治疗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机理。方法:试验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STITCH数据库以及文献检索收集并查询BLJZF的组分化学成分信息以及收集药物化学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收集脂质异常疾病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与靶点等相关网络图,以筛选主要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诱导高血脂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BLJZF组,连续给药4周,检测血清中血脂指标含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共整理得到BLJZF的25个成分及相对应的315个靶点,脂质异常靶点1729个,二者共同靶点116个,其中核心靶点有AKT1、TNF、IL1β、CASP3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BLJZF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途径、PI3K-Akt、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显示,大部分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BLJZF组TC、TG、LDL-C、ALT、AST、MDA显著降低,HDL-C、SOD显著升高,肝脏脂肪变形程度减轻。结论:BLJZF对脂质异常具有治疗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脂质代谢异常,为后续BLJZF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