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近20年中医药治疗IPF的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IPF的处方并构建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R语言4.2.2软件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中医药治疗IPF的核心药对,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关键靶点。从TCMSP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IPF疾病基因靶点,采用微生信平台得到IPF与核心药对的交集靶点,联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采用工具Network Analyzer分析交际靶点的拓扑性参数。采用DIVID数据库对交际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采用Autdock 4.2.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验证核心化合物成分和核心靶点。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8篇,筛选出治疗IPF的处方59首,最终得出166味中药。数据挖掘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甘草、黄芪、丹参、茯苓、陈皮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排名前三的高频药对组合分别是陈皮-甘草、丹参-甘草、茯苓-甘草,其中陈皮-甘草为治疗IPF的中药复方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出7类药物组合。核心药对陈皮-甘草治疗IPF的交集靶点共117个,排名靠前的靶点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等。117个交集靶点行GO和KEGG分析,得出排名靠前与IPF相关的通路为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IL-6、TNF与核心成分柚皮素、川陈皮素、甘草查尔酮甲对接成功,且结合良好。结论:甘草、黄芪、丹参、茯苓、陈皮、浙贝母、党参、地龙、麦冬、川芎是临床治疗IPF的常用药物,陈皮-甘草为核心药对,IL-6、TNF、Akt1、IL-1β等为陈皮-甘草治疗IPF的关键靶点;陈皮-甘草可能通过调节IL-17、TNF、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细胞衰老等生物学过程缓解肺纤维化;陈皮-甘草可作为临床治疗IPF的中药复方基础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