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川芎
赤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理念和技术研究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生物学过程和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出川芎和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信息,再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靶点信息,继而得到川芎-赤芍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将获取的交集靶点信息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川芎和赤芍中共筛选得到36个主要活性成分,其中川芎7个、赤芍29个,相关作用靶点共166个,筛选去重后得到76个,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作用靶点共1213个,川芎和赤芍与冠心病心绞痛交集靶点共35个,核心靶点18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外区域、质膜、酶绑定、相同蛋白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癌症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类、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活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川芎-赤芍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生物学过程和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