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药
心肌缺血
用药规律
药理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用药规律及药理分析。方法 以“心肌缺血”作为主题词,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处方分析。将频率最高的药作为网络药理学分析对象,采用TCMSP分析平台构建相应活性成分及靶点数据库,采用OMIM、TTD和Gencards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使用Venn取相应药组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9.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同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在微生信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34篇,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最多(56篇);高频药物分析,其中黄芪(159篇)、当归(138篇)、党参(127篇)的频数最高,用药靶向多集中于补虚、活血化瘀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最多;归经主要归属肝经、肺经和心经;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9个药物成分,根据度值排名槲皮素、木犀草素、芍药苷和异甘草素排名靠前;度值筛选出中药治疗心肌缺血排名前的核心靶点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分析出药物主要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等生物过程以及凋亡、铁死亡等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结论 中医药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通过作用于PI3K、AKT1、IL-6、VEGF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凋亡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