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用中药复方专利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实验验证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摘要: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外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治疗DFU的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去重后构建DFU外用中药复方专利集,对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筛选治疗DFU的外用核心中药数据集;进一步建立疾病-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有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共有靶点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借助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评估潜在关键靶标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与稳定性;并基于CCK-8法评估关键活性成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活性成分对PI3K及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共收集专利98项,包含中药281味。其中,寒性中药应用次数最多,归肝经中药应用最多,清热类中药应用最多。通过数据挖掘获得频数前3位的核心中药为当归、黄柏和红花,进一步筛选得出核心中药包含活性成分85种,其对应疾病靶点889个;与DFU靶点取交集后得到166个共有靶点,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8个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证实,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相关靶点,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治疗DFU。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关键靶点与其对应的核心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其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的转录水平。结论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分析证实治疗DFU的外用复方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特性,其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二氢尼洛替星主要作用于PPARγ及TNF-α等DFU靶点;豆甾醇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FU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