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百合地黄汤
东莨菪碱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学试验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动物实验探究百合地黄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百合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建立交集靶点网络,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咯利普兰组和百合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14 d后各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组织内相关蛋白表达,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关键基因c AMP、PKA、p-CREB、BDNF的蛋白表达。最后通过呕吐实验观察百合地黄汤的不良反应。结果 获得百合地黄汤活性成分13种,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靶点39个,与PRKACA关系密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对新物体的辨认率明显下降,新位置的物体辨认率有下降趋势,Y迷宫中自主交替的反应率明显下降,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经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且脑中cAMP、PKA、pCREB、BDNF蛋白表达下降,而百合地黄汤组与咯利普兰组能够逆转上述行为学以及蛋白指标的变化。在呕吐实验中,咯利普兰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延长,百合地黄汤组无明显影响。结论 百合地黄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c AMP-PKA以及调控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且不良反应较咯利普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