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射麻止喘液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
网络药理学
NLRP3
CXCR2
mTOR信号通路
小鼠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及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筛选射麻止喘液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 Cards、Dis Ge NET及Drug Bank数据库检索、筛选NA疾病相关靶点。通过微生信平台对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NA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内置Mcode插件分析获得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2)将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A模型组、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2.5 g·kg^(-1))、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10 g·kg^(-1))、地塞米松对照组(1 mg·kg^(-1));通过腹腔注射致敏剂[鸡卵清白蛋白(OVA)+弗氏完全佐剂(CFA)]并通过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NA小鼠模型,第0、7、14天分别腹腔注射OVA+CFA(20μg OVA+75μg CFA,0.3 m L)致敏,第21~30天采用5%OVA混悬液雾化激发(每次8 m L,每次雾化时间40 min,每天1次);雾化激发前1 h各组灌胃给药,地塞米松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RT-q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XCR2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m 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得到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826个,NA疾病相关靶点154个,取交集后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51个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通过“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豆甾醇、柚皮素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对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29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TNF、EGFR、NLRP3、RELA、MIF、CXCR2、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882个生物学过程条目、33个细胞组分条目、6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42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等。(2)动物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A模型组小鼠的气道黏膜损伤明显,结构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缩小;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肺组织NLRP3、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NA模型组比较,射麻止喘液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构排列可见少许紊乱,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NLRP3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射麻止喘液对NA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NLRP3、CXCR2等核心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m TOR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