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毒蛇咬伤
火毒证
蛇伤膏
中药外敷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观察蛇伤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蛇伤膏治疗毒蛇咬伤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诊的毒蛇咬伤火毒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蛇伤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积分、疼痛与肿胀程度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基于药物与疾病数据库筛选蛇伤膏-毒蛇咬伤靶点及共有靶点,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筛选关键基因与靶点,利用AutoDockPools1.5.7进行分子对接及PyMol可视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治愈率(67%,20/30例)高于对照组(27%,8/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疼痛与肿胀程度评分、NEUT、PT、CRP、IL-6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试验组肿胀程度评分、NEU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肢体症状与体征评分、PT、CRP、IL-6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蛇伤膏-毒蛇咬伤的核心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纤连蛋白1(FN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主要涉及MAP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细胞外空间、蛋白酶结合、AGE/RAGE通路、TNF等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蛇伤膏治疗毒蛇咬伤火毒证效果显著;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了蛇伤膏通过多靶点、多通路途径治疗毒蛇咬伤,与临床相关指标具有联系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