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无花果
原发性肝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无花果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证实无花果治疗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无花果食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Herb数据库获取无花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主要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无花果-化学成分-靶点”互作网络。结果:无花果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活性成分包括6-(2-甲氧基,顺-乙烯基)-7-甲基吡喃香豆素、N-甲基莲叶桐碱、7,10,13-十六碳三烯酸甲酯、甲基反亚油酸酯、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苯甲醛等,核心靶点有SRC、MAPK1、MAPK3、STAT3、HSP90AA1、AKT1、PIK3CA、MAPK14、RELA、LCK等;无花果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无花果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无花果食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