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桑椹
炎症
免疫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四氯化碳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桑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分析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桑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对应的作用靶点;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与炎症相关的疾病靶点预测,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桑椹与炎症相关疾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桑椹总黄酮低、中、高剂量(75、150、300 mg·kg^(-1))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桑椹总黄酮干预,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桑椹抗炎有关的主要活性成分有花青素、槲皮素、桑色素和β-胡萝卜素,抗炎的潜在靶点有80个,PPI网络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AKT)1、白蛋白(AL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MMP9等核心靶点。涉及到的通路主要有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肝组织中炎症指标IL-6、TNF-α含量以及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桑椹总黄酮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中IL-6和TNF-α含量及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肝损伤的病变程度减轻。结论桑椹通过花青素、槲皮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6、TNF-α、MMP9等靶点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保肝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