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质疏松
杜仲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杜仲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挖掘杜仲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检索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18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杜仲丸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杜仲丸组大鼠切除卵巢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杜仲丸组灌胃杜仲丸提取物5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获得杜仲丸活性成分34个,对应靶点243个,骨质疏松症靶点1 059个。杜仲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有TNF、IL-6、AKT1、TP53、IL-1β等,通过调控PI3K-Akt、TNF通路发挥作用。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杜仲丸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P<0.05),股骨PI3K、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杜仲丸可能通过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TNF、IL-6、AKT1、TP53、IL-1β等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