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冠心病
麻黄附子甘草汤
网络药理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摘要:
麻黄附子甘草汤作为仲景经方的代表,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伤寒论》302条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1]。”《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16条原文则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2]。”原文两方组成各有不同,历代医家纷述颇多,但针对原文方药论述的使用结合仲景方药理论认识,诸多医家提出了本方病症及方药配伍使用的分析,例如,闫朝光等[3]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主要治疗少阴寒化、脉微、手足凉且无明显里证表证的病症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