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启宫丸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
痰湿证
GEO数据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摘要:
【目的】探讨启宫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痰湿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同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启宫丸治疗PCOS-I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PCOS-IR痰湿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启宫丸汤剂治疗,连续应用1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肥胖指标、性激素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挖掘GEO数据库,获得PCOS-IR的差异表达基因靶点与表达量,绘制火山图与热图;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启宫丸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二者取交集靶点,绘制韦恩图、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绘制核心靶点的箱状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7.2分析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核心活性成分。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雌二醇(E2)、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体质量、FINS、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BMI、E2、FAI、FINS、HOMA-IR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2)网络药理学机制方面,经筛选获得启宫丸活性成分193个,靶点759个,PCOS-IR靶点1149个,交集靶点76个,前5位核心靶点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雄激素受体(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前5位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阿魏酸、没食子酸、金丝桃苷;GO富集分析共得到1550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1226条、细胞组成(CC)139条、分子功能(MF)185条,BP富集为炎症反应、MF富集为与信号受体结合、CC富集在三级颗粒;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34个条目,癌症通路、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特异性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占据重要位置,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连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启宫丸中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启宫丸治疗PCOS-IR临床疗效显著,启宫丸多成分通过PTGS2、AR等靶点作用于癌症通路等而发挥治疗PCOS-IR的作用,该结果可为启宫丸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