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青蒿
弓形虫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基于TCMSP网络药理学及动物试验,探讨青蒿治疗弓形虫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抗病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青蒿活性成分,Pub Che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SMILES文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获取弓形虫感染靶点;使用Venn分析获取青蒿和弓形虫感染共表达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共表达靶点互作分析,使用MCODE对靶点互作网络图进行富集并获得高相关性靶点;使用高相关性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获得弓形虫病特异性靶点和网络图。选取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青蒿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青蒿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空白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青蒿治疗组小鼠灌胃生药1.2 g/kg体质量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7 d,计算小鼠的存活率并对肝脏特异性靶点进行qRT-PCR验证。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到OB≥30且DL≥0.18的代表性的青蒿成分20个,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519个青蒿成分的靶点信息;Gene cards获取弓形虫病靶点346个,Venn分析共表达靶点47个,其中19个靶点聚成1类;通过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发现,青蒿的抗弓形虫病可能与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黄素、脱氧青蒿素、线蓟素、甲氧基寿菊素、泽兰黄醇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万寿菊素、槲皮素、柽柳黄素密切相关,涉及AKT1、MAPK1、MAPK14、MAPK3、NOS2、STAT1、TNF等靶点,主要富集在弓形虫病、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小鼠弓形虫感染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弓形虫感染死亡率要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青蒿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弓形虫感染能够显著上调小鼠肝脏AKT1、MAPK14、NOS2、STAT1、TNF-αmRNA的表达,使用青蒿进行干预治疗后,小鼠肝脏AKT1、MAPK14、NOS2、STAT1、TNF-αmRNA显著下调。结论:青蒿可以有效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其机制可能与AKT1、MAPK14、NOS2、STAT1、TNF-α等靶点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