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糖尿病肾脏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
核因子-κB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究毛蕊花糖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TargetNet、SuperPred、SEA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毛蕊花糖苷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TTD数据库获得糖尿病肾脏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网站对毛蕊花糖苷与核心靶基因进行对接验证。构建DKD大鼠模型,通过HE、PAS、TEM和生化指标检测观察毛蕊花糖苷对DKD大鼠肾脏病理和肾功能的影响,并验证毛蕊花糖苷对炎症因子及关键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检索获得毛蕊花糖苷潜在靶点469个,DKD潜在靶点1073个;筛选获得毛蕊花糖苷治疗DKD潜在作用靶点65个,生物过程441条,信号通路153条,GO和KEGG表明毛蕊花糖苷很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与关键靶点TP53、CASP3、MMP9、STAT3、NFKB1、PTGS2的结合能均<-5 kJ/mol,能自发进行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DKD组比较,毛蕊花糖苷能够改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UPro水平(P<0.05),降低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P<0.05)和p-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改变,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