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藜芦醇
网络药理学
PI3K/Akt信号通路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藜芦醇调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方法在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UC的疾病靶点,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mMap、BATMANTCM数据库中检索白藜芦醇对应的蛋白靶点,两者相映射,得到白藜芦醇治疗UC的潜在靶点。将预测的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白藜芦醇治疗UC的关键信号通路;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白藜芦醇治疗UC的核心靶点。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化学诱导法构建UC小鼠模型,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评估小鼠疾病情况,HE染色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网络药理学预测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isGenet数据库检索得到UC疾病靶点1458个,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mMap、BATMAN-TCM数据库中获取白藜芦醇作用靶点358个,两者相映射后,获得白藜芦醇可能作用于UC的潜在靶点127个。GO富集功能分析显示涉及生物过程272个,细胞组分28个,分子功能40个。KEGG通路分析筛选得到131条通路,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乙肝、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通路、TNF信号通路等。PPI网络拓扑分析可得到Akt1、TNF、IL-6、TP53、STAT3、IL-1β、MAPK3及PTGS2等核心靶点。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缓解UC小鼠DAI评分升高,降低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组织学评分,下调UC小鼠结肠组织中PI3K、p-Akt/Akt蛋白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