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理应激
炎症性肠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血管疾病
评估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心理因素
上消化道溃疡
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应激(stress)"的概念首先由Hans Selye提出,它被定义为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2],而后心理学家延展了心理应激的定义,即各种刺激产生的心理学反应,其过程包括应激源、应激过程以及应激引发的心理结局[3].研究发现心理应激与疾病结局密切相关,心理应激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相关[4],还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5].在消化系统,心理应激与上消化道溃疡的关联性已经得到证实[6],其与功能性肠病的关联也十分紧密[7],而其与炎症性肠病(IBD)这一器质性肠病的相关性近来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