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江苏 公共图书馆 古籍 宣传推广
摘要: 近年,古籍活化利用的重要性被社会所认识。本文以江苏省的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古籍展览、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文创产品等方面出发调查江苏省古籍宣传推广工作的现状,了解江苏省各公共图书馆在古籍宣传推广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自身的发展优化,旨在展现江苏省的公共图书馆在古籍的宣传推广工作上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 文化共性 古籍 海外传播 古籍保护
摘要: 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古籍所承载的内容与思想不仅有民族性,更具世界性,其蕴含的智慧与财富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唤醒古籍文化特质并推动其海外传播是当前古籍研究的薄弱环节。鉴于文化共性的客观存在以及古籍海外传播的现状,可以从文化共性的角度出发,为古籍海外传播寻找新的出路与方向,从而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与传播工作。
关键词: 古籍修复 修复档案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摘要: 古籍修复档案作为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具有极大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古籍本体、古籍收藏单位以及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基于调研发现,各馆在形成和管理修复档案过程中各有特色,但也存有建设步伐缓慢、记录不完整和不规范、管理和保管不科学、数字化平台各自孤立、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从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建设技术过硬的修复队伍、制定完善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加强全国性数字化平台的共建共享、深化对修复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如此才能最终推动新时代古籍修复事业的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古籍修复 褶皱 整体平整 宗谱
摘要: 传统的古籍修复虽有一套完备的修复方法,但遇到个别特殊状况的古籍有时实施起来修复效果不甚理想。浙江省博物馆《钱氏宗谱》是一册待修复馆藏家谱,整体褶皱变形严重,前后书叶破损,开本大、尺寸厚、页数多,病害种类复杂。该册古籍因新馆展览所需函待修复,任务重时间紧。经过咨询相关业内修复专家,外加探索实践,最终找到一种修复方法,有效地将大开本褶皱严重的古籍完成了整体平整的工作。
关键词: 古籍书签 题签 古籍修复 揭纸
摘要: 古籍书签是记录一册或一套书的书名、卷次名、作者斋名等重要信息的书籍标识,常见材质有纸质和丝织品等。破损古籍书签随书体病害呈现缺损、污渍、粘连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修复中需进行揭纸、修补、托纸、压平等一系列操作。相对于纸质书签而言,绢质书签属于丝织品,材料更薄软、老化后趋于糟朽,边缘有丝线脱出,揭签中容易拉押变形,修复难度大。修复质书签时,采用薄皮纸代替绢在破损处进行接补,解决脱丝问题,起到加固作用,处理方法易于操作,并有效还原书签原貌。
关键词: 絮化书叶 加固材料 修复方法
摘要: 絮化,是古籍较为复杂破损问题之一种。当前业界普遍采用托裱加固的技术手段处理该问题,但在加固材料、加固程度等方面尚无规范性指导。本文通过记述一部有典型絮化问题的明抄本《法书要录》的修复过程,明确修复絮化古籍时所秉持的修复原则及使用的修复材料、修复后质量评估等内容,并针对加固方式、加固材料选择、加固程度等问题展开思考,以期为古籍修复标准化研究提供助力。
关键词: 泰然阁 古籍 私家藏书 价值
摘要: 泰然阁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属于私人收藏。阁中所藏古籍,超过了所在市(县)公家馆藏古籍的总量。藏书包含版本珍贵的明版书,文化、学术价值较高且存世较少的丛书,晚清、民国时期的医书抄本、稀见书籍,以及地方文人的抄本、稿本等。它有自己的藏书编目,记录了所藏大多书籍的来源。泰然阁作为当代民间藏书的一个实例,其收藏古籍情况及存藏、利用等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 古籍特藏 安全利用 文献保护 动作规范
摘要: 在古籍特藏文献提取使用过程中,取、放、翻、收等动作都须规范。以非纸本文献和纸本文献中的单张、折叠、卷轴、册叶、档案等几类文献为例,通过详细描述操作中的细节,藉此总结经验,为安全利用纸质与非纸质善本特藏文献时提供相关借鉴,以共同促进文献保护和长久保存。
关键词: 王重民 古籍 版本辨伪 普林斯顿大学
摘要: 王重民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20世纪40年代他曾于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整理流失海外的中国善本书。在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撰写提要等方式整理与研究因种种原因留存海外的珍贵中文文献。回国后,王重民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继续加强对中文善本书的整理以及提要撰写工作。在王重民离世后,其夫人刘修业将其生前所撰中文善本书提要遗稿整理出版。学界对于王重民生平与学术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目前关于王重民在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进行古籍整理及版本辨伪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本文通过全面整理、归纳、分析相关内容,总结了王重民在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古籍整理与版本辨伪方面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 古籍保护 装具 航天技术
摘要: 利用航天器防烧蚀隔热技术、北斗通信定位技术、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飞行器轻质高强度设计技术、航天密封技术与低氧气调技术、分布式数字化管理技术等航天技术的集成化设计,可完成古籍战备装具的创新研发并形成古籍整体战备库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发挥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优势,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为新时代国家古籍保护工作进行创造性的科技探索,以新时代的科技内涵支撑中华文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