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眩晕
安神药
古籍医案
数据挖掘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医案探讨安神类药物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眩晕病古籍文献数据库》筛选眩晕古籍医案,整理处方和安神类药物数据后,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安神类药物在眩晕古籍医案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眩晕古籍医案1 335条,纳入方剂1 291首,其中含有安神类药物的处方有1 165首,占比90.24%。处方中共计使用中药492味,总用药频次11 536次,其中安神类药物共计54味,总出现频次4 875次,用药频次占比42.26%。492味安神类药物可分为重镇安神、养心安神、清心安神、解郁安神4种,其中应用较多的为养心安神药,共出现2 909次(占比59.67%)。单味安神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茯苓(417次)、当归(373次)、陈皮(303次)。两药配伍使用频次较高的3组为茯苓-白术(169次)、茯苓-陈皮(166次)、当归-白术(142次),多药配伍置信度较高的3组为白术-人参-陈皮、白术-人参-陈皮-茯苓、当归-川芎。结论:中医古籍医案中治疗眩晕的安神类药物以养心安神类为主,同时配伍清心安神、解郁安神、重镇安神类药物,以补血养血、健脾益气、滋养肝肾、清肝泻火、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体现了安神类药物治疗眩晕辨证论治、多法联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