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四物汤 方剂学 理血之剂
摘要: 四物汤始载于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用治外伤瘀血痛,后被《和剂局方》收录,用治妇人诸疾.考本方实以《金匮要略》胶艾汤方中去阿胶、艾叶、甘草化裁而来,为肝经理(调)血之专剂,临床应用较广泛.
关键词: 方剂学 教学改革 探讨
摘要: 方剂学教学改革是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激发学习兴趣、注重配伍规律、突出方证相关、强调用药特色、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结合现代研究、强化学生记忆、理清历史沿革、总结运用规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 土家医 方剂学 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土家医方剂学基本理论和论证土家医方剂结构的科学性。方法:从馆藏文献和民间原生态土家族医药文化文献中进行收集整理,把散在的各种医药书籍、手抄本、土家医名医“口碑”文献中有关方剂学的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土家医方剂学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及组方结构。结论:土家医方剂学理论丰富,组方选药合理,主治方向明确,用法特殊,整理研究后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剂学理论体系,构建了土家医方剂学学科。
关键词: 方剂学 课程设置 研究生教育
摘要: 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相互沟通的桥梁,对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校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层次方剂专业人才,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方剂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应精选教学名师和教学内容,注重方剂传统理论与现代医药科学前沿相结合,准确定位,合理设置,以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为目标,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中医方剂学 兼职教学 心得体会
摘要: 方剂学属中医学基本理论,仅凭教材课本亦能讲述头头是道,但对于初学入门者在学习中,纷繁众多的“方解”,冗杂绕口的“方歌”,既能掌握,又易忘却。笔者结合20余年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从10个方面归纳总结一套易记、实用的方剂教学法。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实验方剂学 课程
关键词: 温胆汤 统编教材 痰热内扰 《方剂学》 胆虚寒 历代医家 肝胃不和 文化背景
摘要: 关于温胆汤,历来有很多疑问:其一是方名,为什么把这个方子命名为“温胆汤”?其二是用途,本方原为“胆虚寒”证而设,今人主要用来治疗痰证,古今用途为何如此悬殊?其三是古人所说的“胆虚寒”证究竟是什么?对于温胆汤方名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全国统编教材1985年版《方剂学》(即“五版教材”)谓本方“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所治之症均属痰热为患”,并引用罗东逸语:“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既是“凉之也”,为何却名曰“温胆汤”?而张秉成的《成方便读》认为,“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既是欲复胆木春和之常气,为何不曰“复胆汤”?此说也难以令人信服。我们认为,产生这些疑惑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古人所说的“胆虚寒”证认识不清。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先了解温胆汤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认识“胆虚寒”证的实质。
关键词: 方剂学 课堂教改 体会
摘要: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灵活采取问题情境、启发式、讨论式、比较鉴别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创造、发散、求异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