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教育思想 课程创新 教学模式 BOPPPS 教学改革
摘要: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结合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情景式学习和BOPPPS的创新教学模式,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系列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竞争力,最终达成中药鉴定学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蒙医 药用植物 脱氧核糖核酸 中药鉴定学 条形码
ISBN: (纸本)9787547862483
摘要: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蒙药五大鉴定方法的建立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在蒙药中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以70味蒙药材为研究实例进行阐述,包括的ITS序列、ITS2序列、psbA-TrnH序列、rbcL序列和matK序列等5个常用序列,共得到230条序列。具体药材项下的研究内容有药材名、原植物名及其拉丁学名、材料来源、序列峰图、序列碱基等相关内容。该书是首部蒙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专著,介绍了蒙药分子鉴别方面研究和应用的实例。
关键词: 中药配伍 中药鉴定学
ISBN: (纸本)9787122432483
摘要: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资料详尽、表述规范、临床适用、方便查阅,对使用频率极高的40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全面阐述。每味中药除介绍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常规内容外,重点对临床常规的配伍、鉴别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药鉴定学 中药学 新时代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工作的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中药鉴定学》作为 中药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创新、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养以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方面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药鉴定学 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
摘要: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对中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寻新”的学科,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通过探索课程思政与该课程的融合,强化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从事中药行业的信心与决心,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改革探索
摘要: 以石河子大学中药系《中药鉴定学》实验课为例,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并整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堂讨论及质疑;修改和完善方案,开展实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书。全文阐述与分析了《中药鉴定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及实践模式,阐明了本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综合性设计实验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在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实验教学 设计性实验 实践思考
摘要: 中药鉴定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本科教学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本文阐述了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并就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同时也为中药学相关学科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壮药 藏医学 药材学 天然药材 特种经济作物 生药学 医院制剂
摘要: 一、民族药生药学(壮药生药学)的定义(一)问题导向1.概念性问题?什么是中医学?医学?壮医学?瑶医学?生命科学?藏医学?什么是生药?生药学?分子生药学?药材?药材学?天然药物?天然药材?中药?中药学?中药材?中药鉴定学?壮药学?瑶药学?壮药生药学?瑶药生药学?民族药生药学?药品?药剂?成药?药食同源?保健药?壮药材?医院制剂?特种经济作物?
关键词: 祛风散寒 温肺 《中药鉴定学》 武当玉兰 陕西南部 望春花 辛夷 木兰科植物
摘要: 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花蕾,其名称出自《楚辞·屈原·涉江》,具有温肺通窍、祛风散寒等功效,是一味常用中药,主要分布于中国山东、四川、江西、陕西南部、河南等地,一般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600米地区的山坡林地的边缘。南召辛夷是河南省南召县特产,其花蕾色泽鲜艳,蕾形端正,鳞毛整齐,芳香浓郁《中药鉴定学》称其为辛夷之正品。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第二课堂 体视显微镜
摘要: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药鉴定学中开展应用体视显微镜进行中药材微性状鉴别研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扩大知识面,提高其团队协作及综合能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知识全面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