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药用植物 生药鉴定 教学模式 考核体系
摘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集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分类、生药的鉴定与品质评价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内容繁杂、专业术语多、易学难记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改革课程内容设置,其次利用直观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境导入法、思维导图法及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课程考核 线上教学 教学平台 波谱分析 药用植物学 药物化学
摘要: 线上教学是疫情期间教育的热点和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其相适应的线上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线上课程考核的优势与特点,结合学院开设课程《波谱分析》《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在不同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和考核的实践,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内容,进行线上教学课程考核效果分析,以期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可供借鉴的线上课程考核体系。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高等学校
ISBN: (纸本)9787030722430
摘要: 本教材由绪论,上、中、下三篇以及附录构成。上篇为药用植物形态学内容,重点介绍各种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为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中篇为药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内容,重点介绍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和主要药用植物类群;下篇为药用植物解剖学内容,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细胞和组织,以及根、茎、叶等器官的内部显微结构特点。附录部分为植物谱系树和基于APG系统的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本书全彩色印刷,采用大量精美植物照片及精细解剖图谱,每章章首有案例引人,章中有知识拓展,章末有思维导图形式的小结。本教材供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使用。
关键词: 课程构建 任务驱动 翻转课堂
摘要: 针对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微观形态技能培养存在的教与学相关问题,文章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进行重构,并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更好地面向岗位提供坚实的支持。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实践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积极作用
摘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药学本科专业课程之一,在实验课和指导性学时,学生对老师一对一指导的需求较高,研究生教学实践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对桂林医学院研究生教学实践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肯定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在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研究生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摘要: 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落实显微观察基础技术,增加综合探究性实验,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新冠疫情 混合式教学
摘要: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传统的集中式教学难以适应防控要求,文章通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线上自学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实习全过程,较好地完成了疫情下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任务。
关键词: 疫情 药用植物学 云实习 设计 实践
摘要: 在疫情背景下,河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以中药学专业的药植实习网络课程建设为例,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创新,开创了云实习的自助式教学方式。从总体设计、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成功克服了疫情影响,达到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预期教学目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兄弟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鸡纳 制约因素 森林资源 抗疟作用 药用植物学 19世纪中叶 欧洲列强 荷属东印度
摘要: 疟疾在18世纪成为欧洲向热带扩张的关键制约因素。源于欧洲在17世纪开启的殖民药用植物学勘探浪潮,生长于南美洲的金鸡纳在1630年首次被发现。围绕金鸡纳树皮是否具有抗“热病”效果,欧洲医学界展开了争论,直到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树皮分离出奎宁后,金鸡纳的抗疟作用才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欧洲列强对金鸡纳的争夺导致南美洲森林资源的枯竭。19世纪中叶,欧洲将金鸡纳移植到热带殖民地,以荷属东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种植园在世纪末主导了世界奎宁生产的金鸡纳供应市场。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摘要: 目的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使药用植物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方法以现行行业规划教材为蓝本,系统整理各章节知识点,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并探究相应的切入点。结果发现唯物辩证法中矛盾观和科学发展观、文化自信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思政元素可以较好地融入药用植物学课程各章节。结论应在药用植物学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切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讲授时予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