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中医治疗法 中药学
ISBN: (纸本)9787570618125
摘要: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医诊断学 教改 治学人才
摘要: 中医诊断学是传统中医学中介于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一门承上启下的重点学科,其不仅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中医学教学的要求。而网络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这使广大中医医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技术,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需要,从而大大缩短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进程。这也是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医教学实践的应有之意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更具临床技能的高水平临床医生为中心进行探索。
关键词: 敦煌学 研究 中医诊断学
ISBN: (纸本)9787513273831
摘要: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 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 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 本套丛书出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网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藏医卷》《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 是最具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究系列专著。本册为《诊法卷》。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ISBN: (纸本)9787559125149
摘要: 本书介绍了有关诊法研究的抓独法。有关抓独法, 之前曾经再吴述系列书有所介绍。本书将着重讲解抓独法在每个疾病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把《伤寒论》的条文逐一梳理, 我们会发现整本《伤寒论》其实都是在讲抓独法。本书将从概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劳复这几方面来分析整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每一方、每一证的出处。具体介绍了《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各种方剂, 包括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苓类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三物汤等, 还有各种主证, 包括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 对这些方、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诊断学 中医治疗学
ISBN: (纸本)9787513275330
摘要: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中医消化病学概念与研究范畴、中医消化病学发展源流、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与诊断、治则治法、中医消化病的常用方药、中医消化病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中医消化病的预防护理。各论分为病证篇和疾病篇两部分,其中病证篇包含中医脾胃肝胆系统疾病、中医血证疾病两章,疾病篇包含功能性胃肠病、口腔与食管疾病、胃部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肠道疾病、出血性疾病。
关键词: 常见病 中医诊断学 中医治疗学
ISBN: (纸本)9787571914172
关键词: 中医四诊教学 中医课程探讨 中医诊断学
摘要: 科技发展进步的同时各个层面的技术也在相应进行生长,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能够说为密切,但万千联系中总带着一丝牵念。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础,医学进化史可谓是拥有众多话语可言,从前一筹莫展的疑难杂症放到如今的医学背景,早已不是问题。医学的进步可谓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于人类的生命起到了至高无上的作用。发展至今,当今社会不再唯西医或中医马首是瞻讲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二者之间互通联系又各自为王。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动与静 思维模式
摘要: 以宇宙间一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制约的阴阳两方面衍生出的“动与静”为基础,探析其影响中医诊断学的思维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诊断学 文化自信 象思维 中医生活化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条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学习中医的基石,若学生具有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将能更好地学习中医,中医的学习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在中医诊断教学中融入象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增加学习动力。
关键词: 运气(中医) 研究
ISBN: (纸本)9787513272070
摘要: 本书介绍了作者设计制作的五运六气推算盘。书中分为两部分,正面部分包括“主气排列规律”“客气排列规律”“二十四节气与主气的关系”等内容;反面部分为后天八卦图;附录介绍何谓五运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