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化工原理 讨论课 单元操作 分凝器 教学环节 教学改革 理论级 塔设备 精馏段 操作线
摘要: 我们从1980年至今,开展“化工原理”讨论课已经有10年了,这是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改革的10年。10年的实践,我们对这一教学环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教学改革的方向,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离心沉降 化工原理 联系图 重力沉降 沉降分离 非均相 自由沉降速度 旋风分离器 增稠器 旋液分离器
关键词: 过滤阻力 比阻 滤饼 板框 化工原理 压缩系数 过滤面积 球形粒子 厘泊 水悬浮液
摘要: 一)CaCO2的水悬浮液固相所占体积为10%。需要进行过滤分离,组成滤饼的粒子为不可压缩的球形粒子,压缩系数S=0,颗粒直径d=0.1mm,滤饼的空隙辛ε=0.6,在20℃下操作每m2过滤面积得0.5m3滤液,已知水的粘度为μ=1.005厘泊,过滤的推动力为1大气压(98.1×103N/m2) 1、求滤饼比阻r=?,滤饼阻力R=?,过滤阻力R′=?,过滤速度u=?
关键词: 仿真技术 化工原理 实验 应用
摘要: 系统仿真是一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它能接受操作者给予的信息而模拟实际物理系统的行为。目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核能,电子等行业的岗位操作培训和大专院校的实验教学及研究。自1986年起。
关键词: 联系图 化工原理 床层 当量直径 滤饼 颗粒层 过滤机 流化速度 颗粒雷诺数 过滤操作
关键词: 研讨会 马来松香 施胶剂 化工原理 木材防腐 木材保存
摘要: △由林化系和南京化工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江苏地区高等院校化工原理研讨会”,于1989年1月份在我校召开。与会者就化工原理课的教学、科研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 △由林化系主办的“松香施胶剂研讨会”于1989年4月在我校召开。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1)松香强化施胶剂(膏状、粉状)的国家标准;(2)马来松香由部标改为国标。
关键词: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技术 教学目的 用人部门 化工单元操作 求实精神 工作能力 正交试验法 书写方法 压差计
摘要: 用人部门对当前大学生的不足之处,认为一是缺乏科学作风和求实精神,二是重理论轻实践,实际工作能力差。这两个问题都与整个大学期间实验课教学的情况密切相关。比如我系原化工原理实验课,由于其教学目的只是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服务,实验结果所要验证或说明的问题,在实验之前已知道,学生做实验时,只关心取下数据,写好报告交上就算完事。实验教学比较僵化。
关键词: 化工原理 性能曲线 流体输送 安装高度 允许吸上真空度 泵轴功率 吸上高度 输送液体 特性曲线 气蚀现象
摘要: 流体输送设备这一章安排了三道讨论题,前二道题是围绕着某一个内容出的一组小题,这类题灵活,有启发性、适合于组织同学讨论。例如第一题围绕着泵的安装高度这一内容,分别用几个小题讨论泵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第三题则是另一种类型的题目,即综合性的总结题,这类题较大,系统性较强,三道题目的份量适于分二次用,第一次是前二道题可安排2小节课,第二次是第三道题,可安排2小节课。
关键词: 化工原理 单元操作 数学模型法 化工计算 填料塔 操作分析 无因次 教学层次 双膜模型 流体力学性能
摘要: “吸收”是化工原理课的一个重点章。从教学内容方面讲,它由传质原理出发,从传质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吸收的传质过程,最终落实到吸收过程和填料式吸收塔的化工计算与操作分析。从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而言,它涉及了数学模型法及无因次数群关联法等。因此说,“吸收”一章的教学在各单元操作的教学中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按整体的教学构思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能力 外语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动手能力 学生全面素质 教学工作量 软件开发能力 中型计算机
摘要: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1984年我院对各专业提出了在能力培养上“四个不断线”的要求,即“外语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四年不断线”。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几年来,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我院计算机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